降凝技術最早始于 1931年,
Davis用氯化石蠟 和萘通過 Fride—craft縮合反應,合成了人類最早應 用的降凝樸 ,
即 paraflow 這種
降凝劑主要用在 潤滑油中,至今仍在廣泛應用。
此后 ,
降凝劑的開發 與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,其中大部分以乙烯 醋酸乙 烯酯共聚物、苯乙烯一馬來酸酯共聚物、
丙烯酸酯均 聚物或與其他單體的共聚物為主要成分的復合型及 共聚型的
降凝劑。
近年來,大量采用引A第三種單 體合成的三元共聚物 ,
第三種單體有馬來酸酐、 甲基丙酸酯、苯乙烯、胺類化合物等。
降凝劑從應用 于餾分油發展到原油以及高蠟、粘稠原油,依據時間 順序可將其發展過程分成 4個時期 (1)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。
自Davis發現 paraflow后,1931年商品名為山駝普爾 。的
降凝劑 問世 了,
它是氯化石蠟和酚的縮合物,結構與 paraflow相似。
緊接著,一種兼有粘度指數添加劑 和
降凝劑兩種性能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出現,
這種化 學劑不僅在結構上與前兩種不同,而且性能上也有 差異。
1938--1948年出現 了新的
降凝劑 聚異 丁 烯 ,這一時期人們處于探索時期,著重開發主要 適合于餾分油的新型
降凝劑,而且產物主要是均聚 物。
(2)20世紀5O年代至 60年代 從 20世紀50 年代起,人們一方面繼續開發新型
降凝劑,
另一方面 采用共混及共聚等手段對已有的
降凝劑進行改性。
1956年,Ford等人 敘述了凝點為24°C的利比亞 原油和凝點為 12.8°C的尼 日利亞原油的管輸問題。
從此人們對
降凝劑的研究從餾分油擴大到原油 (3)20世紀6O年代到80年代。
隨著世界高蠟原油產量的日益增多,為解決生產中的問題,相繼研 制出適應于不同產地原油性質的
降凝劑,并用在原 油長輸管道上。
美國、英國、荷蘭、法國、蘇聯、澳大 利亞、新西蘭等十幾個國家在數十條輸油管線上采 用了添加
降凝劑技術 J,
降凝效果顯著 (4)20世紀 8o年代以后。從 20世紀 80年代 以來,隨著原油輸送方法的增多及人們對低硫高蠟 原油需要的逐漸增加,
對
降凝劑的要求越來越高。 世界上一些主要公司不再著重于合成或開發新型降 凝劑,而是對某些原有的產品進行 了改性或 復 配 “ ,
以擴大對原油的適應面,使之能適用于各 種成品油及各種高蠟原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