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969年開始,原油降凝劑在現場中應用的實例逐漸見諸報道。
(1)鹿特丹一萊茵管線 。1969年.ESSO公司在歐洲的鹿特丹管線上對利比亞原油進行了試驗。加入0.12%的降凝劑,原油凝點從24°C降至0 °C 。
(2)澳大利亞杰克遜一布里期班管線1984--1991年期間,澳大利亞杰克遜一布里期班管線采用加劑輸送工藝,加劑處理溫度為 50--70°C.降凝劑加量為0.0125%--0.1%
(3)印度孟買海底管線。1978年,盂買高管線實施降凝劑技術,降凝劑加入量為0.04%,加劑溫度60--70°C,原油凝點從30°C降至3~9°C。
(4)荷蘭北海海底管線。1985年,荷蘭北海海底管線采用添加降凝劑技術,加入量為0.2%,原油凝點從 24°C降至0°C。
(5)大慶油田馬惠線。1986年,我國大慶油田利用埃索公司的8361和8806降凝劑復配處理馬惠線原油,添加劑用量 0.005%--0.01%,實現了不加熱輸送。
(6)中原油田濮臨線[及河南油田河石管線。1994年,濮臨原油輸送管線采用CE型降凝劑,降凝劑添加量為0.005%,原油凝點從 33°C降 到 13°C,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,達到了節能的目的。
1993年,河石管線加入CE-H降凝劑,加入量 為0.005%,原油凝點從 36°C降到 16°C,原油降凝幅度為20°C。
(7)長慶油田靖一吳華一馬管線。1996年,靖-吳-華-馬管線加入降凝劑GY-3,降凝劑加入量為 0.005%,原油凝點從 23°C降到5°C。
(8)河南油田雙魏管線 。1996年,雙-魏管線加GY-3降凝劑,加入量為0.005%,原油凝點從37°C降到27.4°C。
據不完全統計,現在我國已有10多條管線使用降凝劑,但是,由于降凝劑對原油的選擇性很強,降凝劑的生產和應用比較復雜,加之原油組分也經常變化,
因而在長輸管線上全面推廣降凝劑技術并獲得更加明顯的經濟效益,尚須做許多研究工作 .